李纪梅,1986年出生于河南杞县,8797威尼斯老品牌(原开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专业2006届优秀毕业生,后通过专升本进入黄河科技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习(2006—2008年)。本科毕业后,先后在《天下豫商》《河南诗人》等编辑部从事记者、编辑工作。2012年9月进入云南大学攻读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业期满之际被推荐硕博连读,并于2019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攻读硕博期间,曾三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两次获得研究生省政府奖学金,以及云南省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第二届西部文学奖·评论奖、第九届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云南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现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文法学院教师。
近年来,以笔名纪梅出版诗学评论集一部,发表论文40余篇,诗歌若干,共计40余万字。
一、出版著作
1.《情绪的启示》,独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
二、发表文章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诗城市人形象抒写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2019年3月;
2. 《“在风景中成为风景”:旅途中的自我身份认同》,《新诗评论》,总第2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
3.《“变幻的灵魂”与分裂的抒情——读小红北诗歌》,《作家》,2019年第7期,2019年7月;
4.《“自我的诗歌”与“精神的诗歌”——陈东东诗歌中主体性嬗变路径探析》,《东吴学术》,2016年第6期,2016年12月;
5.《自然的肉身:知觉、时间和表达——读青小衣诗歌》,《作家》,2016年第9期,2016年9月;
6.《今天我们该如何忆述故乡——读张文斌组诗<南歌子>有感》,《作家》,2016年第3期,2016年3月;
7.《主体性的隐在表达——阅读李森组诗<春水>》,《作家》,2014年第1期,2014年1月;
8.《西域“采玉人”——读耿占春新疆组诗》,《名作欣赏》,2012年第11期,2012年11月;
9.《泛娱乐时代的文化》,《山花》,2011年第5期,2011年5月;
10.《看他们的身影,投映在历史的天空——阅读赫尔岑和他的朋友们》,《世界文学》,2014年第1期,2014年1月;
11.《“我将净化你作为凡躯的笨重”——读鱼禾<情意很轻,身体很重>》,《中国艺术报》,2011年5月13日,第8版;
12.《<新疆词典>:穿透风景的凝视》,《西部》,2018年第6期,2018年11月;
13.《建构一种“广义的诗学”——耿占春的思想和写作》,《桃花源:<常德民生报>诗歌副刊》,2018年第1期,2018年3月;
14.《乡村、城市与现代生活的诗意联系》,《云南日报》,2018年1月9日,第12版;
15.《反现代性的余晖、灵晕和幻影——读袁东英诗歌有感》,《作家》,2017年第10期,2017年10月;
16.《“自我的诗歌”与“精神的诗歌”——陈东东诗歌中主体性嬗变路径探析》,《读诗》,2017年第3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10月;
17.《“看天染蓝了我的眼睛”——汪曾祺新诗中的色彩和风格》,汪曾祺著、徐强编:《自画像》,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
18.《地域性与时间感:“自我定义”何以有效?——借张伟锋诗歌谈起》,《边疆》,2017年第2期,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5月;
19.《“疼痛是一种燃烧”——秀枝诗歌中的深度构造》,《作家》,2017年第5期,2017年5月;
20.《“看天染蓝了我的眼睛”——汪曾祺新诗中的色彩和风格》,《学问》,2017年第1期,2017年2月;
21.《在凝视中深化——读沈苇新疆诗歌》,《作家》,2017年第1期,2017年1月;
22.《“批评是一个道德问题”》,《名作欣赏》,2016年第12期,2016年12月;
23.《一只马蜂的精神分析——读黄纪云诗歌》,《诗建设》,2016年夏季号,作家出版社,2016年8月;
24.《“写微不足道的事物,顺便将黑暗沉吟”——读吕德安》,《诗书画》,2016年第3期,2016年7月;
25.《修辞的诱惑与思想的激情——试谈耿占春的写作》,《读诗》,2016年第2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6月;
26.《建构一种“广义的诗学”——耿占春的思想和写作》,《诗建设》,2015年冬季号,作家出版社,2016年3月;
27.《从“果园”到“屋宇”——探询李森诗歌中的“自然”空间和开显路径》,《边疆文学·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2016年1月;
28. 《<新疆词典>:穿透风景的凝视》,《东京文学》,2015年第12期,2015年12月;
29. 《修辞的诱惑与思想的激情——耿占春的写作》,《诗书画》,2015年第4期,2015年12月;
30.《<新疆词典>:穿透风景的凝视》,《民族文汇》,2015年第5期,2015年5月;
31.《主体性的隐在表达——读李森组诗<春水>》,段炳昌 张柠主编:《诗的还乡》,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4月;
32.《“语言中”的主体》,《诗建设》,2015年春季号,作家出版社,2015年4月;
33.《修辞的诱惑与思想的激情》,《创作与评论》,2014年第5期,2014年5月;
34.《情绪的启示——阅读桑克诗歌》,《名作欣赏》,2013年第11期,2013年11月;
35.《他们在寂静的远方祈祷——图瓦民歌两首》,《诗品》,总第2卷,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10月;
36.《帕斯:石与花之间》,《西部》,2013年第10期,2013年10月;
37.《赫尔岑:无处安放的良心》,《东京文学》,2013年第7期,2013年7月;
38.《小说叙事:史诗的和自传的》,《伊犁河》,2013年第2期,2013年3月;
39.《茨维塔耶娃:天鹅已飞走》,《诗江南》,2012年第6期,2012年12月;
40.《新疆,伊犁……请让我做你的养女》,《西部》,2012年第11期,2012年11月;
41.《“如果没有记忆,也就没有事实”》,《西部》,2012年第10期,2012年10月;
42.《曼德尔施塔姆:爬上钟塔的孩子》,《西部》,2011年第12期,2011年12月;
43.《阿赫玛托娃:活下来,写出来》,《西部》,2011年第2期,2011年2月;
44.《米沃什:穿越历史到自然》,《延河》,2010年第11期,2010年11月;
45.《一个人的修辞学》,《延河》,2010年第8期,2010年8月;
46.《恰达耶夫:骠骑兵与历史哲学家》,《西部》,2010年第8期,2010年8月。
三、访谈文章
1.《关于“失去象征的世界”及其他》,《西部》,2017年第2期,2017年3月;
2.《“写作的合法性问题是我在意和关注的”》,《名作欣赏》,2016年第12期,2016年12月;
3.《诚实是唯一的武器》,《诗歌世界》,2016年第2期,2016年8月;
4.《关于“失去象征的世界”及其他》,《新诗评论》,2012年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四、诗歌作品
1.《然而我认识他》《车过湘黔交界》,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21世纪两岸诗歌鉴藏》(戊戌卷),东方出版中心,2019年1月;
2.《然而我认识他(外二首)》,《东京文学》,2013年第4期,2013年4月;
3.《然而我认识他》,《西部》,2013年第2期,2013年2月;
4.《这不是怀念》,布拉格:《布拉格时报》(中文版),2012年第10期15版,2012年8月8日。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
1.2012年6月19日至20日,赴新疆乌鲁木齐参加由新疆作协和《西部》杂志社联合举办的“新疆青年小说家高级研修班”座谈会,席间发言分别刊发于《西部》杂志官方博客与《伊犁河》杂志2013年第2期; 2.2012年6月21日至25日,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参加由《西部》杂志社主办的“2012伊帕尔汗芬芳之旅”文学采风活动,会后撰文刊发于《西部》杂志2012年第11期; 3.2012年8月10日至30日,值中德建交40周年之际,随“中国诗人欧洲行”团体赴德国参加“波茨坦中国周”活动,同时赴匈牙利、奥地利、捷克等国参加十余场诗歌交流活动,并有诗作刊于《布拉格时报》(中文版); 4.2012年9月25日至29日,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参加“第二届西部文学奖颁奖典礼暨金秋伊犁笔会”,同期参加“2012‘文化伊宁’座谈会”,席间发言收录于《西部》杂志2013年第2期; 5.2013年6月19日,参加由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并作现场发言; 6.2013年12月20日至24日,赴云南腾冲参加由云南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李森诗集《屋宇》研讨会”并提交学术论文; 7.2014年3月22日至26日,赴云南大理参加第八届“天问”诗歌艺术节; 8.2014年4月25日至27日,赴河南沁阳参加第二届神农山诗会; 9.2014年12月12日至14日,参加由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并作现场发言; 10.2015年3月15日至17日,赴云南大理参加第九届“天问”诗歌艺术节; 11.2015年4月17日至19日,赴江苏常熟理工学院参加由《东吴学术》杂志社主办的“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师生对话会”; 12.2016年7月5日至10日,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参加由新疆四师文联主办的“内地作家看四师”采风活动; 13.2016年9月2日至5日,赴云南昭通参加由《诗刊》社主办的“一带一路诗歌之旅·云南青年诗人研讨会”,提交学术论文并作现场发言; 14.2016年12月10日至13日,赴浙江乌镇参加由《诗建设》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诗建设》诗歌奖颁奖活动,同期参加“诗歌的主体与历史语境”研讨会并作现场发言; 15.2017年5月20日,赴昆明杨林参加中信·嘉丽泽“去飞机场有多远”诗词酒会并作现场发言; 16.2018年4月1日,于昆明大象书店参加“诗意漂移·‘漂移丛书’发布会”并发言; 17.2018年7月10日至20日,参加由《边疆文学》杂志和《滇池》杂志联合主办的“云南青年诗人联展”讨论会,对投稿的数百位诗人作品进行初评与终评,并为胜出的数十位诗人撰写作品点评。点评与讨论纪要分别刊发于《边疆文学》杂志2018年第9期和《滇池》杂志2018年第9期; 18.2018年11月8日至10日,参加由云南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暨当代文学创作与新文学传统”研讨会并作现场发言; 19.2018年11月16日至18日,赴云南晋宁参加由昆明市文联主办的“2018年昆明青年批评家培训班暨昆明文学研讨交流会”,同期参加“都市文学与文学批评主题交流”及“长篇小说《金缕曲》首发研讨会”并作现场发言。 |
社会评价 |
从阿赫玛托娃到茨维塔耶娃,从别林斯基到别尔嘉耶夫,80后青年作家纪梅有关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系列评论出手不凡,锐气而有锋芒。这些文字有着随笔的可读性,思想的清晰表述,以及对爱与悲悯、良知与正义的召唤,饱蘸体温和情感强度。通过悲剧命运的描述来重塑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是一种“他者自我化”的写作,同时实践着赫尔岑所说的“写作就是一种祈祷”的忠告和要求。《恰达耶夫:骠骑兵与历史哲学家》是“俄罗斯系列”的开篇之作,作者用真切、率性的笔触将恰达耶夫“在人们沉睡的时候,唤醒了众人”、甚至“赢得敌人的尊敬”的思想之力量传递给了我们。西部文学奖奖给年轻的纪梅,奖给一篇处女作,其实是奖给写作的可能性,以及文学的远景和愿景。 ——第二届“西部文学奖·评论奖”颁奖词 从青年诗歌批评家纪梅的文字中,我发现了她打捞记忆碎片的激情,这种激情是技术批评、修辞批评所缺少的。……面对记忆碎片中散发着的窒息氛围,有人逃离,有人面对,有人将其化为审美。纪梅是勇敢面对的。这无疑是一种胸襟,一种坦诚面向历史对白的胸襟。 ——节选自李森《打捞记忆碎片中的苦难隐喻——青年批评家纪梅印象》(刊于《名作欣赏》2016年第12期) 除了将文本置于更宽广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进行阐释的能力,纪梅特别喜欢和擅长为她所描述的各种思想论争在历史语境下勾画出一幅幅清晰的文学性的个人肖像,她不仅评析笔下人物的思想、观念,阐释其经典文本,也考察这些观念、话语与他们的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不合时宜的人们”,我们看到的不是抽象概念与思想纷争的一般讨论,而是对思想的发生学的描述,是对产生了这些观念的社会场景的勘察,也是对观念史与社会史及个人生活史之间联系的深度呈现。 ——节选自耿占春《看他们忧郁的面容》 |